茶行业要提升“知识素养”

茶行业要提升“知识素养”

7阅读 2017-03-28 13:36 头条

 

本文来源:茶周刊

进入2017年,茶行业就遭遇一场低级的“偷袭”——有微信平台用很多年前的电视画面,拼凑了一则耸人听闻的“茶叶农残超标”。这个东西简直就是漏洞百出的笑话,连谣言都算不上。但还是在茶行业引起不小风波,行业媒体纷纷发声,陈宗懋院士也怒不可遏,直言这是想毁了茶产业!

 

这件事无疑也为今年的行业敲响了警钟——在自媒体发育发展、信息泛滥的时代,信息产品跟任何产品一样,也都有优劣之分、真假之分。行业一定要尽快完成两个“补课”——一是要尽快提升茶行业人员的素养;二是要不断帮助消费者提升对错信息的分辨能力。

 

 

为什么要培养对错信息、假资讯的“免疫力”?

 

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、传播大渗透的时代,从主流媒体总结的谣言看,很多谣言都是打着资讯的外衣坑蒙拐骗的。今年初,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,就公布了“2016年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谣言”。包括“葡萄无核是因为吃了避孕药”、“西瓜就桃要人命”、“樱桃感染禽流感H7N9病毒”等,都是人们“耳熟能详”的“佳作”。

 

从整个错信息、假资讯分布的情况看,食品行业无疑是最易受冲击的领域,而茶行业不幸正处于信息泛滥、资讯造假的“重灾区”。“茶叶农残”假资讯就是行业舆论现状的真实反映。客观分析这种现象的由来,有几个因素:一是食品行业牵涉着亿万大众的健康安全,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引人关注。二是过去行业发生的问题也造成了社会公众信任的降低。三就是随着竞争的加剧,各种非常规手段,尤其是自媒体监管的缺失和不足,让各种错信息、假资讯有了难以监管的推手。

 

所以,茶行业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,转型升级,提质增效,用过硬的产品质量一点点重建和提升社会信任。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行业的资讯素养。具体包括:正确引导、科学传播的能力。比如说多年来随着行业的进步,中国茶产品质量已经得到很大进步,中国茶叶农残标准和实际水平都已经今非昔比。但这方面的正面宣传还需要大大加强。

 

还包括辨别错信息、假资讯的能力。以便在遭遇“偷袭”时,能够正确应对,妥善处理。事实上,茶产业发展到今天,大型龙头企业已经需要设置专业部门处理公共关系,维护企业健康的舆论环境。

 

 

 

怎样提升对错信息、假资讯的“免疫力”?

 

茶行业要摆脱处于“被造谣-再辟谣”的恶性循环,就要主动提升自己的资讯素养。在欧洲,很早就开始注重培养“媒体素质”。有人把它和智商、情商并称为“媒商”,可见在现代社会,对媒体的应用、辨别能力有多重要!

 

首先,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茶行业不可能处于“真空”环境,错信息、假资讯的出现难以根除,但可以管束、可以降低。对出于商业目的假资讯,正规媒体已经及时出手。对于不专业、不敬业出现的错信息,我们专业媒体也及时发挥了正本清源的正向作用。比如对这次不专业、不敬业的中国茶叶农残“报道”,专业主流媒体都积极发声。

 

其次,努力培养自己成为“流言终结者”。第一,对重灾领域的“惊人之语”要先打个问号。食品安全领域是错信息、假资讯泛滥的重灾区。所以,对此领域任何新鲜的“惊人之语”要先打个问号,不能偏听偏信,以讹传讹。第二,对造假手段要有基本了解。比如说葡萄无核是因为吃了避孕药,就属于“以讹传讹”;说西瓜就桃要人命,就属于“无中生有”;说中国茶叶农残超标,就属于“冷饭热炒”。把过去曾经发生多的旧闻又拿出来添油加醋、耸人听闻。

 

第三,还要与茶叶消费者一起成长。因为错信息、假资讯正是通过影响消费者冲击茶行业的。因此,要与消费者一起,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,强身健脑,扒掉谎言迷惑人的外衣。比如好几年前的“纸馅包子”假资讯,没什么科学含量。只要有足够的科学常识,就可以判断真假。

 

 

 

还要与他们一起提高自己的素质。今年茶叶农残假资讯出现时,媒体人一眼就看出了它的“破绽”。不管什么时代,必须有最基本的三要素:什么时间?什么地方?什么人?这条业余的假资讯虽然有电视截屏画面,但通篇都没有时间、地点、人名。这样的假资讯本应该走不出家门,没想到却泛滥一时!

 

信息时代,人们离不开媒体,因此要信任专业的媒体机构。因为正规、专业、资深媒体的专业水准、媒体责任和政治觉悟,都是经过时间考验,并始终处于国家相关机构监管之下的。

 

 

上一页:被央视多次报道的全球最大白茶晒场 , 一次能晒多少万斤茶 ?

下一页:普洱茶投资分析:一夜之间风云突变 毛茶价格下跌为哪般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